关闭
无障碍浏览
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发表时间:2023-02-10 10:14:28   来源:宁夏日报     
【字体: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宁夏提质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深化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人才队伍、乡风文明、生态环境和基层组织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激活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数字技术催生乡村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宁夏乡村产业升级迭代的新动能。宁夏作为网络枢纽节点中心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省区,要推动技术下沉,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和应用软件,搭建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数据交流平台,以数字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汇聚,促进乡村产业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搭建和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农业产供销一体衔接的数字化产业链。实施“快递进村”“数商兴农”工程,培育本土电商企业、网红达人、网货品牌,以宁夏“六特”产业为主导带动、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通过数字技术驱动、特色产品加持、电商直播助推等,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蒲公英效应”,以数字化发展铺就乡村致富新道路。
 
    培养数字人才,强化乡村队伍保障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当前宁夏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制约是人才缺口持续放大。要坚持引育结合的政策导向,以“存量”“增量”“流量”合力促进数字乡村建设人才“能量”的释放。针对现有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开展数字能力提升计划。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精农业、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心骨,要强化其数字意识和数字能力,提升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规划引领与服务管理能力。退役返乡军人、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等是乡村建设的重点人群,要重点从中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壮大数字乡村建设后继力量。要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依托宁夏大学等高校建立一流科研创新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引导人才下乡,提升数字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增量”。构建数字人才资源互享共通机制。选派专业人员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指导和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引流社会人才建言献策,扩大数字乡村建设人才队伍“流量”。
 
    发展数字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随着宁夏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社会呈现出主体加速流出、乡村人际关系疏离的流转格局,一些乡村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乡风民俗日益消弭,乡土文化逐渐没落,亟需深入开展宁夏乡村文化唤醒工程。对碎片化、闲置化、隐匿化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修复,通过数字化存档和可视化建模对传统民俗技艺和乡土文化等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将乡土特色文化植入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内容创作之中,推出云旅游、云展览、云体验等文旅新业态,通过融媒体传播链和数字化产业链双重赋能,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创造与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机融合。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进一步构建数字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等线上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
 
    构筑数字生态,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数字生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数字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进而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搭建农业投入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的全程监管,规范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活动,缓解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健康+城乡供水等惠民便民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农村人居环境、水源水质等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治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为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建模,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通过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综合监测农村生态环境,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深化数字治理,深入推进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化乡村组织体系和组织机制,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数字党建,建立完善集党员管理、宣传教育、基层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党建新平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展数字政务,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打造“一网通办”便民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便捷化、高效化。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推进乡村相关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公开,大力宣传惠民新政策,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吸纳更多主体有序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推动乡村智治、善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宁夏日报(2023-02-10)https://szb.nxrb.cn/nxrb/pc/con/202302/10/content_57039.html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上海东路38号    政策咨询电话:0951-12333    网站维护电话:0951-5099324     邮编:750001
宁ICP备10000951号-3     网站标识码:640000001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