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区直机关工委深化作风提升工作要求,推动作风提升行动走深走实,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形成向优者学、跟强者争、朝高者攀的鲜明导向和生动局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开展作风提升标兵集体和作风提升标兵、之星选树活动,即日起分期推送《作风提升标兵集体和个人风采展示》,进一步激发全厅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务大局开拓进取的强劲动力。
作风提升之星事迹材料
1.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薛明
以学促干提能力。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近年来,先后在多个处室岗位锻炼,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通过学习尽快适应角色,争当业务骨干。到社保局综合处工作以后,更加注重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文稿起草、会议筹备、调查研究等工作,有效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岗位淬炼经风雨。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到红寺堡区驻村扶贫,跑项目、要资金、抓发展,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连续2年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20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近10万元。在疫情防控吃紧阶段,抽调到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以“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出色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工作。
事不避难显担当。紧盯群众社保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经办规程》,推动构建“数据比对认证为主、自助刷脸认证为辅、社会服务认证兜底”的多元认证模式,解决群众“认证难”问题。牵头负责部社保中心社会保险数据治理先行先试任务,创新实施“清数行动”“数据找人”“安享计划”“静默认证”专项行动,助力我区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
2.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袁磊
主动担当,撑起支部工作“一片天”。承担社保卡处党支部工作,圆满完成支部和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主持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组织活动。组织支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风提升年等活动,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尽心竭力,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稳步开展。用心抓好社保卡日常管理工作,推动社保卡金融惠民、电子社保卡管理、社银合作等工作顺利开展。积极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工作,社保卡公交用卡、图书借阅功能、农赔险理赔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等工作均有进展。
善做善成,组织能力得到锤炼。积极推进社银合作,协调相关业务处室对10家试点银行网点硬件设施逐一验收、点评、复审;组织举办社银合作10家试点银行业务经办人员培训班;组织签订人社厅“宁夏社银合作协议”仪式。组织协调各社保卡合作银行召开“社银合作 助力消费”协商会议2次,制订电子社保卡签发宣传活动方案,在全区开展电子社保卡签发购物优惠活动。
深入调研,为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带队调研全区22个市、县(区)社保卡社银合作、综合应用及经办情况,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生产车间、学校等地了解基层社保卡宣传使用情况,形成《关于全区社保卡管理服务及综合应用工作的调研报告》。受邀参加全国电子社保卡工作推进研讨会,以《宁夏电子社保卡就医购药移动支付》为题做经验交流。
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谢秀娟
树牢宗旨意识,竭诚为民服务。能吃苦,敢担当,立足立案调解庭一线,每年接待来访群众1887人次,电话接访2327人次,回复记录2601条。某企业女职工将“维护百姓权益 彰显公平正义”的锦旗,亲手送到了她手中,以表达对她高效快捷、为民服务工作态度的感激之情。
恪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民。面对案件量逐年递增的情况,探索“三调、二办”工作模式,“三调”,即未立案先调解、边立案边调解、审理中再调解;“二办”,是开通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今年以来,立案案件数量达到1100件,处理案前调解数量达到300余件,妥善化解了一批由于关停并转、产业升级合并等引发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宁东某大型化工企业员工杨某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既预防了企业管理风险,也挽回了杨某的就业机会。杨某赠送了“公正执法护民权 明断是非解民忧”的锦旗。
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基层治理。她利用下基层到企业的机会,宣传法律政策,对劳动争议工作热点问题现场“解剖麻雀”晓以利害、指出风险。其中在宁东某企业拖欠49名农民工工资一案中,当场梳理法律关系、划清企业用工主体责任,当场发放拖欠工资。通过法律宣传,去年以来有效预防30余起群体访事件,有效预防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宣传教育中心 尚晨
思想政治坚定,工作作风扎实。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服从厅党组决策部署及中心各项工作任务安排,把对党忠诚体现在“两个维护”上,体现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上,体现在恪尽职守、担当奉献上。充分发挥好支部委员作用,做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支部换届选举等专项工作,组织开展好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党建工作。
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履职尽责。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抓好办文办会办事工作,积极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制作人社政策“三送五进”政策汇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口袋书、消防安全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编撰宁夏年鉴“社会管理类”年鉴资料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宁夏地区年鉴,编写人社厅第一、二季度大事记,起草厅系统申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示范点事迹材料。
立足工作岗位,树立服务意识。始终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综合科2名同志同时驻村帮扶工作期间,一人主动承担起科里所有综合性事务,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确保中心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坚决服从厅里安排,代表人社厅参加全区双拥模范城创建中期考评工作,对五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政策法规落实情况”10大项79小项内容进行了逐一考评汇总。
5.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 刘莎莎
加强学习,在夯基铸魂中提高道德素养。始终怀着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和对人才服务工作的敬业忠诚,勤于学习、敢于担当、恪尽职守、为民服务。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道德风尚,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
履职尽责,在点滴小事中发挥党员作用。能够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工作中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围绕装备制造、现代化工、葡萄酒、枸杞、牛奶等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有效搭建专家服务基层的桥梁纽带和载体平台。借助专家服务交流活动,排除多方困难,成功帮助红寺堡患先天性心脏病的5岁女童申请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免费救助项目。
立足岗位,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任劳任怨,扛起重担,拼搏奋进。着眼我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积极协调为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等单位建立起宁夏生态恢复、宁夏环境保护等院士工作站,在土壤、大气、水资源保护、沙漠治理等专业领域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26人,为自治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被授予全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先进个人称号。
严于律己,在准则规范中恪守勤政廉洁。始终牢记党员身份,严守纪律、规范言行。在项目评审、招标采购等工作中,认真履行支部纪检委员职责,全过程参与资格审核、专家评议、公布结果;在开展项目评审、人才载体考核等工作时,不徇私情,坚持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所有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能够真正做到问心无愧。
6.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杨莉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她注重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广泛借鉴先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创新探索,通过与办事群众交流、及时处理各类问题,有效解决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问题。在工作中以“实”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作风,推进技能评价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连续三年荣获人社部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两次获得全区政务服务标兵、优秀等次、先进个人称号。
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秉持“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及时反馈”的工作理念,在自身岗位上尽职尽责、大胆创新,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和措施献计献策。率先在全国推出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线上申请“零材料”;创新技能试卷“线上”申领业务,实现不见面办理模式;对技工院校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情况开展专项核查,不断优化技工院校资助管理面部识别打卡监管功能,确保学生资助精准安全落实;努力打磨文字功夫,积极参与工作汇报、宣传报道、调研报告等各类文字材料撰写,起草文字材料20多万字;举办宁夏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宁夏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宁夏职业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高技能人才风采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7.工伤康复鉴定指导中心 杨文婷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能力本领。从事超声医学检查工作以来,思想上带着强烈的进取心,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做到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把所学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连成片。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理论成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的动力源泉。
立足本职岗位,勤勉服务尽责。工作中秉持着高度责任心,在实践中磨砺品行、在服务中不辱使命,始终本着对单位工作、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近三年完成录用及健康体检超声检查12252例,劳动能力鉴定超声检查1389例,心脏超声检查457例,经颅多普勒检查125例,确保检查结果公平公正、准确无误,未发生一例误诊、漏诊及医疗纠纷,切切实实地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优化服务流程,便民利民高效。在抽调自治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期间,围绕中心任务,确立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目标导向,通过业务流程优化,精简办事环节,经办的业务最多让群众来一次就能办结,方便了办事群众,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申请446人次,再次鉴定结论及资料整理、邮寄892份,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