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文物局《关于评选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202号)精神,由各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文物)部门自下而上推荐,自治区评选推荐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领导小组初审推荐,并经国家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评选审定,现对正式推荐的宁夏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对象公示如下:
(一)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1个)
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二)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
杨宁国 固原市彭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25日至2018年5月31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反映以上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线索,可直接向自治区公务员局综合处、自治区文化厅驻厅纪检监察组或人事与老干部处举报。举报电话: 0951—5099287 6020029 6023411。
附件: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简介
自治区评选推荐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领导小组
2018年5月25日
附件:
先进集体事迹简介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原州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人数11名。负责原州区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和西北农耕博物馆的管理、展陈、宣教及研究工作,与西北农耕博物馆为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州区文物管理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组织实施战国秦长原州区“长城梁”段、固原古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编制完成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10个;积极开展丝绸之路固原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环境整治、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等工作;新建西北农耕博物馆,展出历代农耕器具3000多件,博物馆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2017年原州区文物管理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西北农耕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先后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基地的称号。
先进工作者事迹简介
——杨宁国 宁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杨宁国,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彭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馆员。中共固原市第三、四次党代会代表,政协彭阳县第六、七、八、九届委员。杨宁国同志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在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抢救征集的出土文物就有1000多件(组),主持发现的岭儿旧石器时代遗址,将固原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前推2万年,填补了宁夏南部无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他以新建彭阳县博物馆为契机,完成了“总序厅”、“彭阳古代文物历史陈列展”、“彭阳近现代革命史迹展”、“临时展厅”、“观众互动展厅”约5577㎡的布展工作;先后开展各类文物保护宣传活动50场(次),接待文物保护咨询人数达1500余人次;配合公安机关查获贩运倒卖文物案件20余起,收缴文物563多件,捣毁盗墓团伙5个;在《考古》、《考古与文物》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2003年主编出版宁夏第一部文物专志——《彭阳县文物志》《彭阳近现代史迹与文献资料选辑》《彭阳历史文物》等著作。由于业绩突出,杨宁国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全区首届道德模范“信德之星”、“全区反走私先进个人”、“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100位为宁夏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