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也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线,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调查研究,从“微”处破题,向“深”处发力,注重以政策“小切口”助推改革“大文章”,先后推出公开招聘、岗位管理、经办服务等多方面改革举措,集聚起“集成改革”的强大势能和综合效应。
一、优化公开招聘制度,培植引才聚才“梧桐树”。聚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不断优化公开招聘方式方法,助力事业单位引才聚才。一是全方位健全顶层制度设计。全面总结我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践经验,积极回应社会和考生诉求,全方位修订《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坚持统一组织与自主招聘相配套,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公平公正与科学精准相统一,优化和规范了公开招聘的重要环节和程序,强化细化了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建立起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精准高效、权责清晰、监管到位的公开招聘新制度。二是全要素优化具体招聘举措。针对区、市、县、乡不同级别事业单位用人差异,博、硕、本、专等不同学历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公开招聘政策,形成条件“放宽”、形式“放活”、主体“放权”、监管“放心”的“四放”改革举措。突出精准高效,形成统一招聘、自主招聘、定向招聘灵活多元的招聘方式。强化对公开招聘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安全进行,坚决杜绝“因人画像”“萝卜招聘”等违规现象发生。三是全覆盖强化面试评委管理。研究出台《事业单位面试评委管理办法》,明确基本条件和专业条件,对选用、组织、考核、培训、监督等作出规定,提出13项监督管理要求。开发建设面试评委培训与管理系统,对近6000名评委进行全覆盖线上培训,致力于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面试评委队伍。
二、创新岗位管理政策,激发人才成长“活力源”。聚焦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目标,坚持规范和优化并举、放权和监督并行、激励和引导并重,着力破解影响事业发展的制度性矛盾和机制性障碍。一是释放组合政策集聚效应。建立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双定向”岗位使用、退出、交流等环节,统一新进人员岗位聘用等级标准。专业技术岗位可以“高岗低用”,对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再实行结构比例控制。下放工勤技能岗位聘用权限,优化晋级(聘用)程序。对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取得相应职称资格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聘用相应岗位最低等级。二是拓展基层人员职业空间。按照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县(区)实行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单独核增“双定向”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培养选拔了一批适合基层需求,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形成岗位等级晋升制度之外新的晋升通道。首次从在职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名,进一步拓宽了村(社区)干部职业发展空间。三是发挥专任岗位引领作用。对自治区专技二级岗位评聘办法进行重构,进一步提高聘用标准,突出专业水平和业绩导向,优化完善聘用程序,在原有申报竞聘一种方式的基础上,新增直接聘用和自主评聘两种方式。将评聘范围扩大到所有专业技术系列,中小教系列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实现“从无到有”,采取“业绩展示+专业问答+专家评议”的方式“盲评”打分,多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三、改革措施协同联动,重点领域注入“新动能”。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基础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行业改革,充分激发事业单位内生动力和创新创业活力。一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出台《自治区中小学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实施办法》,形成全面系统的中小学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政策体系,县域中小学校同学段岗位统筹设置、跨校竞聘,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优化调整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量控制在全区中小学教师岗位总量5‰以内,提高各学段副高级岗位比例,稳定中级岗位比例,放活初级岗位比例。二是实现公立医院人员一体管理。同步跟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公立医院备案人员在公开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薪酬待遇、任职交流、进修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与事业编制人员同等对待,加强对备案人员人事管理政策落实的监督指导,备案人员统一纳入编制实名制系统和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一体化系统管理。三是统筹多个领域改革协同推进。在高校、医院、融媒体等单位落实以专业水平、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竞聘上岗机制。宁夏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人员总量管理试点,赋予高校更多人事管理自主权;宁夏日报、宁夏广播电视台创新人员管理方式,加快深度整合发展,建立全媒体考核体系,打通不同岗位类型人员流动渠道,有效解决了人员不足、机制不活、动力不强等改革发展难题。
四、数字赋能提质增效,业务经办服务“零距离”。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一件事”改革,实现管理服务方式变革、流程再造、质效升级。一是多头办转一体办。将人事、工资、就业、社保等单体服务全部整合至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开发区、市、县、乡四级通用的“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一体化系统”,与人口基础信息、养老保险、工资统发等系统互通共享,实现了业务经办在线流转、并联审核、实时查询。二是串联办转同步办。对人事、工资及关联业务进行集成,将过去逐环节串联办理改为多部门同步办理,办事人员只需将经办信息和要件一次性申报提交,即可同步办理,分类反馈,缩短办理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跑腿办转网上办。优化调整业务经办流程,科学编制网上办事指南,制作线上操作视频,统一业务审核标准,精简填报信息和申报材料,办理周期从最长1个月压缩到最短1-2天,办理时效从原来要跑经办部门3次改变为一次都不用跑,部分业务即时办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