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宁夏仲裁院)强化制度创新、智慧赋能、源头预防,不断提升劳动关系领域矛盾化解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再造流程 化解在早处置在小
“鉴于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案情简单,请双方当事人稍作休息,本委将当庭作出裁决并送达仲裁裁决书。”
近日,宁夏仲裁院以当庭裁决模式审理了一起确认劳动关系相关争议,从申请仲裁到送达仲裁裁决书仅用7日。
2022年以来,宁夏仲裁院持续精简流程,立案前适调案件进行案前调解,立案后案件繁简分流,简案速裁、开庭快审,复杂案件实行要素式审理。
宁夏仲裁院实施“四个前置”工作法,对无争议、小额案件当庭裁决。分流前置,立案初期对确认劳动关系、小额仲裁等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当庭裁决的案件进行标签标示;介入前置,仲裁员提前联系当事人,如被申请人自愿放弃答辩期,提前安排开庭;调查前置,依托线上办案平台,指导争议双方庭前、线上提前举证质证,庭审时通过要素式审理对争议焦点“快问快答+靶向质证”,压缩庭审时长;审签前置,对适用当庭裁决的案件提前汇报案情,确保庭审结束后即刻签发仲裁文书。
自实施当庭裁决改革以来,宁夏简易案件30日内办结,复杂案件结案周期缩短近40%,开庭时间平均压缩50%,劳动争议仲裁阶段化解率80%以上。
同时,宁夏仲裁院开通“宁夏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微服务”微信小程序、“我的宁夏”App及自助立案机三个“不见面”仲裁服务通道,实现仲裁申请、网上开庭、电子送达、案件查询等全流程业务一网通办,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群众足不出户网上维权。
创新机制 打造特色仲裁庭
近日,宁夏仲裁院在宁东法治中心开办流动仲裁庭,在银川、宁东两地线上、线下同步开庭审理,成功化解一起工伤待遇争议,为劳动者追回工伤待遇13万元。
近年来,宁夏仲裁院积极打造流动仲裁庭、云上仲裁庭、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三个特色仲裁庭,构建阳光仲裁服务体系,书写“仲”心为民的生动实践。
流动仲裁庭深入企业车间、建筑工地、监狱、特殊学校等地,有效解决部分劳动者无法到现场的实际困难,将公平正义送到基层末梢,推动劳动争议治理从被动应对向源头防控转变;通过购买云仲裁服务、建成全流程线上仲裁办案系统等措施,建设云上仲裁庭,近年来线上开庭近1000场次、电子送达文书300多人次,有效破解异地当事人维权难题;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开通绿色通道护航劳动者权益,近3年通过“联调快审”等模式,为1200余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和工伤待遇3600余万元。
同时,宁夏仲裁院打响阳光仲裁服务招牌,为农民工和“三期女工”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维权通道,引入法律援助中心和农民工维权站,驻院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推行邮寄集约送达、电子送达、电子调档等便民举措,切实减轻群众维权诉累;增设仲裁文书释法说理环节,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方面详细回应当事人诉求,打通仲裁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服务 加强争议源头治理
近日,宁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公安厅、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宁东管委会工会及律师事务所等进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深入宁夏宁东基地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送法上门、指导帮带,通过全方位“法治体检”、零距离解答政策等下沉一线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靶向发力破解难题、指导企业规范用工,提升劳动争议源头预防和治理效能。
宁夏仲裁院在创新工作机制的同时,积极履行多重角色,提升服务效能。
宁夏仲裁院构建“点线面”立体格局,培养“宣传员”。宁夏仲裁院建设立案调解前沿阵地,联合法律援助中心和农民工维权工作站,为劳动者提供“多对一”定点法律咨询,年均接待群众咨询5800余人次;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典型案例解答群众困惑,依托“云上仲裁”平台开展“零距离”智慧普法,利用抖音平台直播讲法;以人社下沉服务活动为契机,选派资深仲裁员开展普法宣传,覆盖受众1.5万余人。
在纠纷化解方面,聚焦前端预防,当好“服务员”。宁夏仲裁院结合作风提升行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百场千企万人”政策宣讲等行动,选派资深仲裁员深入争议较多企业、中小微型困难企业和社区,通过调研指导、企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用工风险提示,指导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上减少争议发生。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