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截至目前,宁夏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3376名,这些“智力引擎”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为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但随着人才工作新形势、新需求的涌现,2019年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在认定方式、权限划分、动态管理等方面逐渐显现短板。为进一步破解人才发展瓶颈,更好地聚才、育才、用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期对该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升级完善人才认定工作体系。此次修订聚焦人才服务需求,从多维度优化升级,让人才认定更贴心、更高效。
优化认定方式,流程规范更省心。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和需求,新办法清晰划分了不同人才的申报条件:如本地培养人才需在职在岗;全职引进人才要签5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宁参保纳税;柔性引进人才则需签3年以上服务协议等。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还可突破退休年龄、社保等限制,由用人单位申报后备案即可。申报渠道也更灵活,新办法实行分类认定、预先认定、自主认定三种形式,让人才“对号入座”更精准。人才可通过线上系统、政务大厅“高层次人才之家”或各地人才服务窗口办理,明确了各行业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职责分工,申报流程严格按照“申报初核—复核认定—公示备案”推进,采用“目录+积分”认定方式。全程线上办理,避免了“人才跑断腿、材料反复交”的麻烦,大幅提升了认定效率。
突出放权赋能,认定便捷更暖心。新办法采用备案制,将C、D、E类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下放到19家人才密集单位,包括各地级市人社部门、宁东管委会人力资源局以及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对用人单位来说,不用再层层上报等待审批,可直接按程序开展自主认定;若遇到难以认定的复杂情况,便可针对“难点”提请部门联审,既给了用人单位“话语权”,又缩短了认定审核时限,让人才尽快享受到相应政策待遇。
建立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更用心。自治区人社厅将建立高层次人才库,由认定单位和用人单位共同对人才实行跟踪培养,不仅列出了清晰的退出条件,还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形作出明确界定,比如违反道德操守被查处、调离宁夏、未参保纳税、进入公务员体系等情况,都会注销证件并停止待遇,再次入职企事业单位需重新认定,确保人才队伍“有进有出、优中选优”。此外,通过设立分类认定层次升级评价机制,激励人才不断创新创造、追求高质量成果,让人才在宁夏能持续成长、实现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修订同步启动建设“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系统”,依托社保卡融合设立高层次人才卡,构建“一卡一码一证”服务模式,实现人才服务“一卡通行”,让人才在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此次《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的修订,不仅优化了人才认定管理机制,更释放了“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强烈信号。通过更灵活的认定方式、更高效的服务流程、更精准的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激发我区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闭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