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从贺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通过“政策扶持、服务用工、技能培训”组合拳,积极探索“企业搭台、产业赋能、群众参与”的就业创业新模式,以“贺兰渔工”为典型代表的特色劳务品牌,成功推动该县传统渔业从业者向“产业工匠”转型,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走进立岗镇永兴稻谷产销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人员吴英兴奋地算起了增收账:“过去螃蟹每斤只能卖30元,如今通过统一管理种苗、规范分拣销售,价格提升到每斤40元至50元,每户年均增收达到2.5万元。”数据显示,2024年贺兰县渔业企业年经济收入达1.2亿元,“贺兰渔工”品牌凭借标准化养殖与规模化销售,有力推动传统渔业向高效产业链转型升级。
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每年临时用工超过60人,在带动本地就业的同时,其水产品远销内蒙古、陕西等地区,品牌辐射效应十分显著。
据了解,贺兰县人社局积极推动从“资金输血”变“技能造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劳务品牌领航、助企政策护航”适水产业扶持政策宣讲活动,将创业担保贷款、青年见习等政策“红利”直接送到养殖户身边。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适水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1000万元,惠及4家经营主体;不仅组织前往区外高校招引专业人才,今年还创新开办3期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吸引150名学员踊跃参与,全力推动“渔业+电商”融合发展。
如今,从“捕鱼人”到“产业匠”的蜕变,不仅是职业身份的升级,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贺兰县以劳务品牌为重要支点,在持续巩固“贺兰渔工”品牌竞争力的基础上,正着手谋划劳务品牌矩阵建设:习岗镇“新平果蔬工”、金贵镇“小吃师傅”、洪广镇“金山羊倌”等“一镇一品”项目已纳入规划,通过差异化定位,致力于带动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贺兰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紧紧聚焦产业特色,进一步深化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让劳务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释放就业创业的强大能量。(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