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大早,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土豆种植基地里,同心县劳务经纪人杨宝虎举着喇叭统筹调度:“老马家媳妇负责放种,东边垄的兄弟注意间距……”来自该县的32名务工人员弯腰穿梭在田垄间,指尖翻飞间,带着新芽的土豆种被精准埋进湿润的土层。
马兰英额角的汗珠渗出,嘴角却始终上扬。“这活挺轻松的,管吃管住,工资还高,我特别满意。”马兰英说,按照当前进度,40天工期结束,她卡里又能多出1万元收入。
这是同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同心县拿出真金白银激活就业“一池春水”:安排100万元“点对点”接送,让农民工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2000万元劳务产业奖补、600万元经纪人(合作社)奖补资金如催化剂,带动336名经纪人、142劳务合作社铆足劲拓市场。该县主要领导带队赴浙江、广东、内蒙古等地“叩门问需”,在鄂尔多斯光伏基地、包头设施农业园区等地建立稳定用工渠道,让“体力型”输出迈向“订单式”精准输出。截至5月10日,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7.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超5亿元。
为了让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同心县开通19批次“点对点”包车,将1691名务工者送往粤桂蒙甘等地。针对劳动者就业技能短缺问题,推行“群众点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模式,开展市场急需的电工、家政、光伏运维等工种培训11期,共计培训481人,其中291名“六类人员”掌握了一技之长,90名创业者拿到“致富经”。
“我们将继续加大有组织转移就业推动力度,推动劳务输出从‘输血’到‘造血’升级,力争到年底实现农村转移就业突破10万人,劳务收入突破21亿元。”同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