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障碍浏览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25-02-28 11:02:28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字体:

2024年,人社厅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任务,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人社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法治人社建设基本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法治人社根基。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与人社高质量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注重“学、考、述、用”联动发力,全年组织会前学法12次、会前讲法7次、领导干部考法2次、法治知识竞赛1次,宪法宣誓1次,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备案率均为100%。二是细化落实措施。紧盯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法治人社建设“七大提升行动”,制定38项具体措施32个可量化指标,统筹推进人社立法、执法、司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把依法治区要求落实到法治人社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人民满意的“法治人社”品牌。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以法制机构为中心,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咨询专家为支撑的“1+3”人社法治队伍保障体系,创新实施人社公职律师系统内调配使用制度,充分发挥法治人才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坚持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作为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推动考法结果与任用履职挂钩。

(二)聚焦利企惠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对涉营商环境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充分听取企业公众、协会商会意见,推动制度政策科学有效。组织公职律师、仲裁员、法律顾问、业务骨干点对点深入企业进行宣讲,主动靠前帮助企业答疑解难,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清除与改革发展不衔接不适应的制度壁垒,对61件文件宣布失效或废止。二是强化政策供给。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6条、稳内拓外促就业20条、青年就业创业12条、先进制造业促就业9条等系列措施,助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降返补”为企业和个人减缴社保费89.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3.55亿元。三是强化执法规范。梳理人社系统行政执法事项90项、“双随机 一公开”抽查事项81项、联合抽查事项17项,为10人申领行政执法工作证。持续打造包容审慎的执法监管环境,修订完善人社领域95项行政裁量权基准和44项包容免罚事项,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积极整改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联合有关部门培育选树202个无欠薪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一次性信用加分等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守法诚信。

(三)立足赋能增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机制增活力。深入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退休、企业员工录用、灵活就业、工伤政务服务5个“一件事”,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不断增强人社服务便利性和可及性。宁夏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连续21个月100%,位列全国人社系统第一梯队。二是优化流程提效能。全面实施人社服务一体化“综窗改革”,实现“只进‘一扇门’、通办人社事”。动态调整、规范人社政务服务事项目录,33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打造“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工作站”,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电子证书查询等4项“暖心”服务,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2个行政许可事项在金凤区实现智能无人审核。三是深化改革促提升。推出“职业技能培训告知承诺制改革”,首创性发布职业培训机构设置、“告知承诺制”办理流程标准、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规范3个地方标准,清理不达标机构137家,新增机构124家,不断提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监管、服务水平。被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列入2024年为“企业强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四)强化矛盾化解,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一是深化多元调解。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打造劳动仲裁、信访疏导、法律援助、工会维权等“一站式”调解组织,累计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400余家,选树国家和自治区金牌调解组织48家。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新格局”实践载体,被命名为“第三批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二是深化裁审衔接。持续优化信息互通、难题共研等机制,联合自治区高院发布裁审衔接典型案例,统一裁审法律适用标准。指导237个调解组织和317名调解员对接入驻法院“总对总”调解平台,柔性化解争议案件378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9%。制定出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监督规定(试行)》,完善仲裁监督程序,规范仲裁办案行为。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57万件,调解成功率68.4%、仲裁结案率96.4%,为3.04万名劳动者追发劳动报酬2.4亿元。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一次性化解率均为100%,实现“三个不发生”目标。三是深化宣传教育。举办“人社政策法规进企业”系列宣讲会,组织干部深入车间园区,面对面宣讲人社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全年累计发布政策信息1779条,解答来电咨询问题超过81.78万个,直播送政策、直播带岗、走场巡播247场,累计观看人数201.8万人次,“我的宁夏”人社专区咨询回复、办结率均为100%。人社厅法规处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理念,带头尊崇法治、厉行法治。一是推动常态化学法。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党组书记带头进行专题辅导,常态化落实“会前学法、任前考法、年度述法、实践用法”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常态化议法。定期听取法治人社建设工作情况,审议相关文件、事项,协调解决法治建设有关问题,督促从严做好规范性文件等审查和清理工作。支持打造“1+3”人社法治队伍保障体系,为推动法治人社建设创造条件。聚焦社保卡推广应用,推动做好《自治区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立法工作。围绕打造人社法治化营商环境,审议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稳内拓外、青年就业等领域百余条政策措施。三是推进常态化用法。研究调整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印制行政裁量权基准“口袋书,推动公正文明执法。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压缩行政审批办理时限,政务服务更加协同高效。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支持开展“普法宣传+专场招聘”、人社系统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年来,我厅法治人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要求,对表百姓群众期盼,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统筹推进人社系统法治建设、贯通属地的力度还不够。部分县、区人社部门法制机构不健全、“一人多岗”情况较为普遍,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方法,统筹推进法治与业务融合发展。二是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力度不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提升宣传惠企利民政策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多,人社政策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需要进一步改进创新宣传方式。

四、2025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全国法治人社建设示范创建为契机,以深入实施法治人社建设“七大提升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人社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巩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成效。深入推进人社政务服务改革,在全系统推进经办业务标准化建设,以人社业务标准化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提速,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社银合作”,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就近办”,努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服务圈。

(三)扎实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压实全方位、全流程监管职责。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做好事中事后监。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控制涉企执法检查频次。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建设深化年”行动,整合资源,创新打造区厅“访、调、援、裁、诉”多元联动对接服务中心,发挥争议处理法治化品牌效应。

(四)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行“法治+”模式,充分发挥法治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法治与党建、法治与业务全面联动融合。创新智慧普法,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学法、直播宣传讲法、下沉基层送法”系列活动,不断拓宽普法宣传渠道,丰富普法内容,推动人社改革发展成果润泽千家万户。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上海东路38号    政策咨询电话:0951-12333    网站维护电话:0951-5099324     邮编:750001
宁ICP备10000951号-3     网站标识码:6400000011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42号